jeudi 18 juillet 2019

Accueil > Les rubriques > Appareil > Société > 跨文化的生命藝譯

跨文化的生命藝譯

Comme une rencontre d’espérance

, Sun Wei-Shiuan 文/孫維瑄

Toutes les versions de cet article : [français] [台灣中文]

如果我們不曾走出自己,我們將永遠不會相遇。「死亡」,不是一種概念,而是一種人生。人生而為生,卻無法不趨近死亡。

無論生命如春蠶般淒美、花火般燦爛,涓流般悠長,汪洋般浩瀚,終有回歸宇宙循環的一天,總有絢麗歸於平淡之日。天長地久有時盡,「死亡」,帶著某種讓人敬而遠之又臨近的張力與無力,一種近乎詩意的陰翳禮讚,深深魅惑著藝術家。
「生命」、「死亡」與「希望」,非常主觀又自我的詮釋,在不同的時空下發生或因觀看的角度而異,將演變出截然不同的結果與感悟。「希望」本身是中性的、有好有壞,就如同天地萬物之間的「相遇」有得有失。 人的相遇有許多的形式,在彼此生命的時間軸上,或相汝以沫、或相忘于江湖、或偶遇後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或銘記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 在緣份與希望的生與滅之間戀棧或釋懷。
大自然反映了世事「無常」,萬物都是一期一會。讓人們耽溺著「永恆」的糖衣,而隨著心靈的成長則讓人們體悟到世事「無常」本身,即是某種「永

恆」。在日本茶聖千利休(Sen no Rikyū)闡釋的年代,移動的不自由與環境動盪造成了人際間「一期一會」的懸念,身不由己的悲愴,讓人更加珍惜彼此相遇的時光。而在當代,自由的移動與意志反而成為一期一會的曖昧想像。
本展覽法文名受到法國文學家讓木松的著作『宛如希望之歌』所啟發 (Comme un chant d’espérance de Jean d`Ormesson),中文展覽名以「一期一會~跨文化的生命藝譯」表達對生命、死亡與希望的感悟,以東方美學的展現為調性,凸顯台灣與歐洲藝術家在當下交流與集思廣益的成果,體現多元文化的交融與豐富性。

東西方文化的相遇,儘管其表象具有相異性,是否意味著彼此靈魂的臨近?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家,面對同一個議題時,將志同道合猶如百川匯流般豐饒和諧,還是會激發出燦爛的火花?本展覽集結了攝影、油畫、水墨、刺繡、版畫與篆刻等形式,如大千宇宙包羅萬象。每位藝術家運用擅長的媒材、象徵物件、符碼、色調、構成、題材、形式、觀念、風格等,針對生命哲學、文化內涵、時間性進行藝術性的傳譯。結合歐亞多元文化的藝術家,透過展覽將其跨文化的原生生命與藝術生命的「藝識流」彼此串聯匯聚。

「一期一會」的精髓在於感悟:人生一瞬,珍惜緣分,接受缺憾,靈魂超脫。「美」讓人品味人生的不圓滿,體會遺憾的淒美,了悟無常是人生的自然狀態。在中華、法國與日本文化中,都有一種珍貴的美學共性,那就是都存有對自然、樸拙、簡易、殘缺、偶然等狀態的理解與尊重。如法國文化中,「醜的美學」 與「否定的美學」在某方面,發揮出了解事物本質與撫慰心靈的功能。「貴腐」與「懷舊」 的觀念也逆轉為創造的能量。
若剖析東方哲思或可援引美學家大西克禮 (Yoshinori Ohnishi 1888-1959)總結之兼容神道、老莊、佛教思想的日本美學三大關鍵:「唯美的『物哀』、

深遠的『幽玄』、空無的『侘寂』,讓人們更深層地體悟自然全貌與生命循環及領略其美。

而探討一種藝術形式本身的興衰,攝影的生命蛻變也與人們的生活和觀想的角度息息相關。「攝影」作為凝結時間、見證歷史、觀察文化、再現真實的藝術,可說是最能「直觀」人生百態的媒介,與「真實」形成緊密又具張力的關係。
化面向來剖析、演繹與傳達對人生的感悟。

陳景容 CHEN Ching-Jung
享譽國際的國寶級藝術大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名譽教授陳景容(CHEN Ching-Jung),長期關注生命議題。無論精雕細琢的古典油畫與版畫,或是信手捻來的素描,都巧妙地掌握了生命的不同韻律與狀態。作品揉合西方藝術的莊嚴優雅,以及東方藝術的寧靜悠遠。

© CHEN Ching-Jung 陳景容,

康台生 KANG Tai-Sen
時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院長、輔仁大學藝術學院院長,中華攝影藝術交流學會榮譽理事長康台生(KANG Tai-Sen),展出《生命之歌》系列攝影作品。運用超現實和敘事表現手法,以人體與牛骨、樹、草、石雕、瓶花等象徵物件,來隱喻「生、老、病、死」的生命的循環 ; 以及人與自然、環境、信仰、文化、情慾之間的關係。作品流露出猶如詩人葉慈《葦叢中的風》(1899)The Wind Among the Reeds William Butler Yeats (1865-1939)的浪漫、幽玄與象徵主義基調。

© KANG Tai-Sen 康台生

韓思玲 HAN Szu-Ling
攝影藝術家韓思玲 (HAN Szu-Ling),長期醉心於影像創作,除了結合美術、設計與攝影的專業素養,更師法大自然四季嬗遞中萬有的變化。以關注東西方繪畫、書法、詩歌和音樂的心得,構築成一幅詩情畫意並蘊含禪思的「心景」。藉由對大自然的詠嘆調,找尋屬於自己生命的出口,綻放美麗的花朵,成就真正的圓滿人生。

© HAN Szu-Ling韓思玲

洪世聰 HUNG Shih-Tsung
攝影藝術家、台灣攝影博物館文化學會理事長洪世聰(HUNG Shih-Tsung),擁有建築背景,擅長以獨特的空間結構佈局進行後設與換位思考。無論是對大
自然的時空變化,或是人為的生活軌跡皆有獨到見解。以影像後製來挑戰攝影「寫實」的宿命,脫離既定窠臼與視覺習慣,開展藝術的想像力。《築巢-水一方》(Dwelling image, 2018)系列,辯證虛實空間、靈魂棲居與心靈歸屬。《光合》(Photosynthesis, 2019)系列,著重對大自然的觀察與思索生命的多元可能性。

© HUNG Shih-Tsung 洪世聰

全會華 SUAN Hooi-Wah
台北藝術攝影博覽會(Taipei Art Photo Show)總策劃、台藝連結(Taiwan art connection)執行長全會華(SUAN Hooi-Wah),生於馬來西亞,留學日本,因為看重台灣的中華文化底藴與攝影發展潛力,在此長期深耕攝影藝術。本次展出的作品:「天堂」與「之間」,藝術家藉由攝影的正負片反轉特質,與取景觀點的運用,讓境隨心轉,萬物並非二元對立,一念之間即是人間天堂。將空間的玄奧與內心世界產生共鳴,創造新的視覺體驗。

SUAN Hooi-Wah 全會華

潘慧敏 PAN Hui-Min
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藝術文創中心主任、 中華書道學會理事長與中華國際策展經紀交流協會理事長潘慧敏(PAN Hui-Min),長期從事水墨、書法與攝影創作,以及哲學理論研究。反思中國美學的意境在影像上的表徵,希望在東西方的思潮中反覆洗鍊下,讓作品傳遞「定」的力量。《初始》系列,觀察如太極的雲氣,感悟天地氣場的循環,以不同的物態形式 ,生生不息。「偶然」這個因素詮釋著生命演化的奧秘。

© PAN Hui-Min 潘慧敏

劉佳淳 LIU Chia-Chun
劉佳淳 (LIU Chia-Chun),師承台灣當代畫意攝影(pictorial photograph)「水草影藝堂攝影工作室 」蔡子仲老師。藉由攝影得以深度觀察大自然的奧妙與堅韌的生命力,同時獲得對生命的希望與啟發。《東方荷花》系列以傳統底
片相機的攝影技法,不借助影像後製,以“直拍”的底片重覆曝光攝影方式,將水墨、水彩、壓克力等揉合東方繪畫意境,運用在西方畫意攝影風格中。用荷花的純潔和氣節來透視與隱喻一種東方的人文哲學。

© LIU Chia-Chun劉佳淳

任培榕 JEN Pei-Jung
創作對藝術教師任培榕(JEN Pei-Jung)而言,猶如一種禪修,除了藉由對花的描繪,領悟生命的循環與奧妙,創作的過程更激發了她對生命概念的體悟與轉化。體會著創作過程的幸福感與作品完成後的失落感,因為用自我生命的流逝換取作品的生命,相滅相生。自此創作者、作品與觀者都將展開一場未知的旅程。奧妙之處是生的開始就是死的臨近,死的到來卻是下一個生死的循環 !

© JEN Pei-Jung任培榕

孫維瑄 SUN Wei-Shiuan
法國巴黎第一萬神殿-索邦大學藝術學博士。曾任法國巴黎龐畢度藝術中心藝術文化管理專員。現為作家、藝術家、策展人與國際藝評人協會理事。創作理念結合文字、符象與數位影像。試圖探討彼此間的互文性與悖論,在多元文化的發想中兼具理性與抒情。『給自己的情書 Love letters to myself』系列,觀照自我與感受環境。以水的流動思考長期旅居法國的遠去與歸來,捨棄與探索。2018年『命運~蛋的試煉Destin, test-tan (蛋oeuf)』系列,透過多元詮釋體現蛋的象徵意義 : 重生、希望、繁榮與生命等。蛋如云云眾生然而內部蘊藏著多元性,是激發想像力的空間。邀請觀者一起思考生命百態,萬物消長都是給自己愛的印記。

© SUN Wei-Shiuan孫維瑄

張仲良 CHANG Chung-Liang
巴黎第一大學造型藝術碩士、法國DNSEP藝術文憑。旅居法國與台灣。以繪畫及攝影藝術表現為主要創作及研究領域。目前從事繪畫、攝影與當代藝術教學,及國際文化交流與策展活動。
張仲良展出的« 花容墨韻 »系列,以水墨表現花卉在不同時刻的狀態。花卉的一開一謝,都是獨一無二,且不可逆的展現。在繪畫的過程中,藝術家更能專注的凝視花卉在不同時期,所展現在可見之生命場域中的當下存在。以水墨與粗麻紙作為繪畫的材質,描繪一枝一葉,一花一瓣的不同姿態,不僅是東方文化的象徵物件,也是極簡與樸實的藝術追求。他以多種繪畫技巧,呈現出簡單、清新、樸素的水墨工筆白描,同時展現黑白素描的質感與水墨材質特殊的運染效果。讓複雜的筆觸與筆法在畫面上融合,最後表現出一番簡約格調。

© CHANG Chung-Liang 張仲良

Martial Verdier 馬歇爾維迪耶
馬歇爾維迪耶攝影家、錄像藝術家,時任 tk-21.com 網路藝術雜誌主編,ESAM巴黎設計學院教師、MOIS OFF攝影節與Sonamou/Artsenal 學會副主席。馬歇爾維迪耶選擇在一種古老的攝影技術-卡羅式攝影法(calotype)以及當代的世界之間,尋求一片天地。馬歇爾維迪耶善用該古典技法特質結合數位科技,讓成像過程中時間扮演的相對與絕對角色與結果的顯像與消逝相互辯證。朦朧的美感使生命的苦澀與甜美彼此融合,而萬物和諧的影像也同時隱含著幽玄的深層意義。

Martial Verdier - Nympheas

Hervé Bernard 艾飛貝納
Hervé Bernard Rvb,視覺藝術家(照片,電影,雕塑),圖像的理論家。 “用眼睛寫作”是他的工作。他將攝影,視頻,電影,寫作和圖像研究聯繫起來。不著重再現現實,而試圖揭示觀點。人類世(Anthropocene)是其創作的核心。長期探討環境議題,如人類的活動對陸地生態系統的全球性影響。
《文體》(Corpus)系列探討肉體與靈魂的特質與界限,以「身體的透明度和靈魂的不透明性」的視覺意象來體現彼此或交融或抗衡的張力。進行有限與無極、孤獨與合眾、自由與受制、存在與消逝…等,生命議題的辯證。凸顯了生命與靈魂的不可度量性。

Gisant VI
© Hervé BERNARD 2019, 飛貝納 2019

Virginie Rochetti 維吉妮羅切蒂
跨領域藝術家,由於長期從事當代舞台創作,讓維吉妮羅切蒂得以活躍於數位刺繡、裝置藝術、錄像或表演藝術等多元形式。 她以幽默與嘲諷的觀點來詮釋人們生存的瘋狂世界。 在渾沌混亂中,她總會尋找詩意和情感的時刻,進而透過其生動和敏銳的創作,傳達一種人文主義意識的願景。

Virginie Rochetti 維吉妮羅切緹

Alessandra Laneve 亞歷珊德拉拉內韋
亞歷珊德拉拉內韋,義大利威尼斯美術學院藝術學士,巴黎國家藝術表現與發展研究所(Inecat)藝術治療與感知心理學教育。目前為Cerce collectif 與Atelier du tanuki工作室負責人,致力於繪畫、平面設計、日本書法、篆刻和藝術療法。自2005年開始學習日本書法,進行身體和言語的自然律動與圖像研究。她深信詩歌是接近真實的一種方式,也是我們與富含可能性的世界的連結。她以心理分析觀點發現東方傳統詩歌 - 哲學(中、日)與道教和禪宗以及當代西方文化之間存在許多趨同。

© Alessandra Laneve亞麗珊卓拉納維

Voir en ligne : Culturegathery Taipei

策展/文字: 孫維瑄
法國巴黎一大萬神殿索邦大學藝術學博士
curator/texte : Sun Wei-Shiuan
Docteur en Arts et Sciences de l’Art à l’Université Paris I Panthéon-Sorbonne.

Les artistes sont représentés par Culturegathery Taipei,


Exposition du 3 juillet au 31 août 2019
Vernissage le vendredi 5 juillet à partir de 19h.

Galerie-Librairie IMPRESSIONS
Rencontre des artistes le samedi 20 juillet à 17h (Fermé du 26 juillet au 26 août)
17, rue Meslay 75003 Paris France / Métro République ou Temple
01 42 76 00 26 / impressions98@wanadoo.fr

Ouverte le mercredi de 18 heures à 21 heures/ le samedi de 14 heures à 20 heures.

Galerie La Ville A Des Arts
15 juillet au 14 août 2019
Vernissage le jeudi 18 juillet à partir de 18h à 22h
Ouvert du lundi au vendredi de 15h à 19h
15 Rue Hégésippe Moreau 75018 Paris

Culturegathery Taipei /Franco-d’Asia/ I.U.Vie
Curator :
SUN Wei-Shiuan : iyouwe520@gmail.com
 et CHANG Chung-Liang : charles757729.photo2@gmail.com